bet365最新网址

当前位置: bet365最新网址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数据分析

2018年广州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 2019-01-30 来源: 本网 字体大小:

    一、市场主体发展总量情况

  自2014年正式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我市市场准入环境持续改善,创业活力不断激发,2018年市场主体发展取得多项新突破:一是,9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实有企业户数突破100万户,企业占比首超五成;二是,10月底,实有个体工商户户数突破100万户。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205.68万户,同比增长17.46%,增速较上年同期高出2个百分点(见图1)。具体情况如下:企业104.88万户,同比增长28.51%。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8.65万户,同比增长21.65%;私营企业93.08万户,同比增长29.31%;外资企业3.15万户,同比增长25.12%;个体工商户100.65万户,同比增长7.81%;农民专业合作社1448户,同比增长5.23%(见图2、3)。

  

图片1
 图1:2014-2018年实有市场主体户数及同比情况

  

图片2
图2: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情况

  

图片3
图3:全市各类企业发展情况

  二、市场主体登记情况

   (一)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创业活力持续激发。2018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1.11万户,同比增长25.47%。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我市年均新登记市场主体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14-2017年分别增长18.7万户、20.8万户、24.5万户和32.8万户,年均增长24.2万户(见图4)。

图片4
 图4:2014-2018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及同比情况

   在2018年新登记的41.11万户各类市场主体中,企业27.97万户,占比68.04%,同比增长35.26%;个体工商户13.13万户,占比31.93%,同比增长8.73%;农民专业合作社152户,占比0.04%,同比增长4.11%。企业增速远超个体工商户增速(见图5)。全市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1126户,较上年同期的897户增长25.53%;其中,日均新登记企业766户,较上年同期的566户增长35.34%。

图片5
图5: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情况

  (二)三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作为“领头羊”的格局没有变化。2018年,全市三大产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分别为0.15万户、3.09万户、37.88万户,占比分别为0.37%、7.50%、92.13%,同比分别增长-1.24%、-5.69%和29.08%。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在三大产业的分布分别为0.95万户、21.64万户、183.09万户,占比分别为0.46%、10.52%和89.02%,同比分别增长12.12%、9.48%和18.51%。

  (三)实有和新登记市场主体行业相对集中,房地产业增速最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涨势抢眼。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全市市场主体行业发展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实有和新登记市场主体行业分布相对集中。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集中的3个行业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103.74万户,占比50.4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83万户,占比9.1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6.50万户,占比8.03%。上述三大行业实有市场主体139.07万户,占市场主体(除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的67.67%(见下图6)。2018年1-12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集中的3个行业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17.78万户,占比43.2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44万户,占比3.2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30万户,占比10.46%。上述三大行业实有市场主体27.52万户,占市场主体(除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的66.94%(见图7)。

  

图片6
图6:2018年12月底实有市场主体行业分布情况

  

图片7
图7:2018年1-12月新登记市场主体行业分布情况

  二是房地产业、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长较快,其中房地产业增速最快。2018年1-12月,房地产业、信息传输服务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增速均超100%,其中房地产业全年新登记6868户,同比增长205.79%。

  三是以IAB和NEM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速最快,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增长放缓。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以IAB和NEM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构建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自2018年3月份正式印发以来,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有55万户,同比增长29.73%;1-12月新登记15.35万户,同比增长31.96%。其中,IAB产业实有27.88万户,同比增长31.19%,1-12月新登记7.86万户,同比增长40.79%(见下图8);NEM产业实有19.01万户,同比增长21.67%,1-12月新登记4.29万户,同比增长5.82%(见下图9)。

  

图片8
图8:IAB产业中各行业的发展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以来,IAB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业市场主体新登记2.74万户,同比增长113.32%,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业实有市场总量的40%,涨势抢眼。同时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业市场主体新登记1.52万户,同比下降10.62%,增速放缓。

  

图片9
图9:NEM产业中各行业的发展情况

  (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推动就业人数不断攀升。近年来,伴随我市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高度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对民营经济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2018年,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93.73万户,占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的94.19%,其中,私营企业93.08万户,个体工商户100.65万户。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38.70万户,占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总量的94.11%,其中,私营企业25.57万户,个体工商户13.13万户,同比分别增长36.21%和8.73%。全年民营经济新增就业人员达到79.41万人,同比增长45.15%。其中,私营企业新增就业人员58.22万人,个体工商户新增就业人员21.19万人,同比分别增长69.72%和3.84%。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市民营经济实有从业人员36.90万人,同比增长19.13%。其中,私营企业实有从业人员20.93万人,个体工商户实有从业人员15.98万人。

  (五)市场主体区域集聚效应明显,在区域发展上存在不平衡,新增市场主体主要集中在天河、白云和南沙区。通过对2018年全市市场主体区域分布数据进行分析显示:

  一是市场主体区域聚集效应明显。截至2018年12月底,实有市场主体户数排名前3的区分别是:天河37.86万户、白云35.67万户、番禺25.45万户,这3个区实有市场主体之和占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的48.12%。从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看,排名前3的区分别是:天河8.66万户、白云6.54万户、南沙4.10万户,这3个区新登记市场主体之和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45.06%。特别是,与其他区相比,天河、白云两区在实有和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方面均占较大优势,因此市场主体的区域集聚效应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二是市场主体区域发展不平衡、增速分化情况加剧。2018年1-12月,全市11个行政区中新登记市场主体实现正增长的区有9个,增速最快的前3个区分别是:南沙60.16%、越秀47.95%、天河31.21%。出现负增长的区有两个,分别是:海珠-13.04%、荔湾-3.70%,增速差最大73%,较上年同期的47%增大26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区域发展不平衡、增速分化情况加剧(见图10)。

  

图片10
图10:市场主体区域分布情况

  (六)市场主体退出平稳有序,注销程序更加方便快捷。2018年以来,我市继续对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全面实行简易注销登记程序,完善市场快速退出机制。同时,在南沙试点拓展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市场主体退出程序更加方便快捷。2018年1-12月,全市注销各类市场主体共计11.13万户,同比增长40.11%。其中,注销企业4.35万户,个体工商户6.7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80户,同比分别增长56.08%、34.49%和29.03%。

  (七)企业跨市迁移行为较往年活跃。2018年,外地迁入我市企业491户,同比增长29.55%。从地域来看,迁入企业主要来自:深圳、东莞、佛山、珠海、北京等城市,来自以上五个城市的迁入企业户数占总数的48.47%;从行业来看,迁入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3个行业的迁入企业户数占总数的67.61%。我市迁出企业651户,同比增长41.83%。从地域来看,我市迁出企业主要落户佛山、东莞、深圳、惠州、中山等城市,我市迁至以上5个城市的企业户数占迁出企业总数的48.08%;从行业来看,迁出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3个行业的迁出企业户数占总数的74.34%。

  三、我局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促进市场主体稳健快速增长的主要措施

  (一)持续简政放权,打造市场准入新优势。一是推出放宽市场准入系列政策“干货”。相继出台《关于持续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度的若干意见》《广州市压缩开办企业时间工作方案》《关于促进外商投资企业注册便利化的意见》等文件,从制度上进一步放宽准入限制,提升行政效能。二是实施企业名称、住所(经营场所)、经营范围自主申报。名称成功通过率达99%,场地资源整体释放,经营范围个性化表述有效支持了新业态、新型行业发展,有效解决了企业“核名难”“落地难”“登记难”等“痛点”“堵点”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减证”提速增效。扎实推进“多证合一”改革,进一步整合备案类、信息采集类、公示类事项,全市实现“二十四证合一”,黄埔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四十四证合一”。复制推广南沙自贸区和各开发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验,11月全市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对首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分类改革,推动“准入”“准营”同步提速。四是进一步拓宽商事登记渠道。坚持审批事项能放尽放,先后下放近80%的登记事项至各区,中心城区下放至工商(市场监管)所。同步深化“银商通”合作,依托智能全程电子化系统,拓展商事登记服务至全市9家商业银行的874个网点,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二)立足审批更简,推动开办企业再提速。一是高质量完成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国家级试点改革任务。对接国家有关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改革的顶层设计,我局积极协同公安、税务、政务办、银行等相关部门合力开展试点改革,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最好标准,确立我市将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4天的更优目标。召开全市改革专项工作会议,设定改革时间表、路线图,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建立完善调查体验、核查督办、评议通报机制,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确保提前完成改革任务。2018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委联合督查此项改革时,对我市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2018年全省各市开办企业便利度评估中,我市排名第2。二是强化开办企业全链条各环节深度整合。会同相关部门实行窗口“集成服务”“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即来即办”“容缺登记”等改革举措,实现商事登记线下1天内办结、线上无纸化当场办结,公安刻章备案“全网办”0.5天办结,税务初次申领发票实行“套餐式”服务1天内办结。各部门涉企数据的归集交互和实时共享途径进一步畅通、质量进一步提升,于11月将各有关业务系统纳入省“开办企业一窗受理”系统,为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积极探索打造开办企业便捷化智能化“广州样本”。在黄埔、南沙、越秀、海珠4个区推行开办企业“立等可取”“一口受理”“3+1(照、章、税+银)一天联办”“微信办照”等新举措,其中“越秀区实现企业开办最快一天”作为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抽查中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三)注重提质增效,促进便利措施再升级。一是推广“互联网+商事登记”服务模式。“人工智能+机器人”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区域覆盖,首创“智能无人审批”、标准“秒批”新模式,被国务院办公厅选入参加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并入选全国首届市场监管领域十大社会共治案例(政府类),是全国商事登记类别中唯一入选案例。二是优化外资商事跨境登记。推行外资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套表格、一口办理”,率先推出外资商事服务“跨境通”,2018年已启动“穗港通”“穗澳通”“穗台通”,利用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网上平台及合作银行营业网点,为港澳台投资者提供足不入境、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商事登记服务。三是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互通互认。大力推广电子营业执照政务应用,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全市发出电子营业执照163万份。

  (四)创新监管方式,助力营商环境更公平。一是搭建协同监管平台。加强注册登记环节“双告知”工作,将市场主体信息及时推送相关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推进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开发上线“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覆盖市级30个部门、区级238个部门,落实“一单两库一细则”(即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市场主体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抽查工作细则)。2018年全市实施随机抽查任务484次,累计抽查市场主体16.79万户次,其中开展跨部门联合抽查行动87次,抽查市场主体5164户次,有效减少了重复、多头检查。二是构建信用监管机制。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按照“一网归集、全国公示”的要求,在“全国一张网”归集各类涉企信息1100多万条,清理归整后公示涉企信息323万条。狠抓企业年报工作,2017年度我市企业年报率达到91.55%。加强失信联合惩戒,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企业予以限制或者禁入,2018年全市共有12169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计有2329位相关违法情形未改正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被限制商事登记任职,“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效果逐步显现。三是深化简易注销改革。对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程序,完善市场快速退出机制,在南沙试点拓展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力度,促进优胜劣汰和产业转型升级。

标签:
浏览次数: -
扫码浏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